慢性肾脏病(肾衰竭)

慢性肾脏病早期如何从尿常规检查中判定
       尿常规是医学检验“三大常规”项目之一,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对于某些全身性病变以及身体其他脏器影响尿液改变的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肝胆疾患、流行性出血热等的诊断,也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尿液的化验检查还可以反映一些疾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通过此项检查可以判断相应的病征。
       
       在尿常规检查项目中,尿红细胞、尿白细胞、尿蛋白三项指标可以提示肾脏是否正常。

       尿红细胞  正常人尿中可偶见红细胞,若尿中出现多量红细胞,则可能提示肾脏病变、尿路病变、膀胱病变、输尿管病变或全身其他问题。

       尿白细胞  正常人尿中可有少数白细胞(0~3个/高倍视野)存在,如果白细胞数出现异常,则称为镜下脓尿。镜下脓尿提示尿道有化脓性炎症,如肾盂肾炎、膀胱或尿道炎、肾结核等;肾小球肾炎时,尿内白细胞也可轻度增多。

       尿蛋白  若肾脏的机能正常,在尿液中出现的蛋白量只有一点点,但是当肾脏出现疾病时血液中的蛋白就会漏出到尿里形成蛋白尿。正常人24小时尿蛋白的范围为≤0.15g,尿蛋白检测为阴性。如检测尿蛋白>150mg/日,即尿蛋白阳性时,说明人体排出的尿蛋白量明显增多,属于异常尿蛋白。尿蛋白持续阳性,往往表示肾脏发生了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