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首先是以外科手术建立动静脉瘘管,并在治疗时扎入一进一出两个针管,将肾友的血液抽出,与透析液同时引入透析器中,通过半透膜清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并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再将透析后血液重新注入体内。
点击显示全部内容
透析前后大不同 | 饮食日常之蛋白质摄入指南 2018-10-26
春天到了,又到了吃货们外出活动的季节,良辰美景,小吃美食,想一想都是满满的诱惑。在这些食物成分中有一位“老司机”——蛋白质,它为人体输送营养带来能量。透析前如果吃的不好就可能造成肾脏器官中蛋白质代谢废物的“拥堵”,给身体带来伤害。透析后身体对营养的缺乏,若供应不及时也会影响身体健康。所以蛋白质要怎么吃很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蛋白质那些不得不说的秘密。肾脏、蛋白有联系肾脏是人体的排泄器官,蛋白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含氮废物-----尿素,需经肾脏从尿中排出。若肾脏功能受损,尿素及体内其他废物则会在体内堆积,就如同在道路上堵了车一样会造成道路瘫痪,在人体中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为了既减少肾脏组织的负担,又满足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对营养的需求,肾友需根据肾功能受损程度及治疗的需要科学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我们常常听到医生针对透析前的慢性肾病患者依据不同分期建议减少蛋白质的摄入量。而对于进入透析阶段的肾友,又会嘱咐适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肾友们在透析前和透析后蛋白质的摄入量到底该怎么控制呢?透析前的蛋白质摄入原则 ——优质低蛋白饮食优质低蛋白饮食要求肾友减少蛋白质摄入量,因低蛋白饮食可以减少蛋白质分解代谢物的生成和积蓄,从而减轻残余肾单位高负荷的工作状态,减少尿蛋白排泄,延缓肾脏病的进展。动物性蛋白质大多都是优质蛋白质。正常蛋白质摄入量按理想体重✲计为每天1.2g/kg,低于此标准则视为低蛋白饮食。对于慢性肾病不同分期的肾友来说,各个阶段蛋白质的摄入标准又有所不同:慢性肾病的1或2期,肾友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应按理想体重✲控制在0.8g/kg左右;慢性肾病的3至5期,肾友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应按理想体重✲控制在0.6g/kg以下;尿毒症期,肾友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应按理想体重✲控制在0.4g/kg以下。注:对于其中存在蛋白质丢失的患者,如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可适当放宽。透析后的蛋白质摄入原则 ——适量高蛋白饮食透析过程可使体内的某些蛋白质丢失,所以肾友透析后应增加蛋白质的的摄入量以补充机体正常新陈代谢所需要的蛋白质以及透析过程中所丢失的蛋白质。对于采用不同透析方式的肾友来说,蛋白质的摄入标准略有差异:长期腹膜透析的肾友,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应按理想体重✲控制在1.2-1.5g/kg;长期血液透析的肾友,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应按理想体重✲控制在1.1-1.4g/kg;小贴士如何计算理想体重✲男性: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女性:理想体重✲(kg)=身高(cm)-107比如小花162cm,那么小花的理想体重✲应该为:162cm-107=55kg。如果消化是慢性肾病3期患者,每日的蛋白质的摄入量为33g牢记蛋白质的摄入原则遵规吃美食也可以“想吃就吃,吃的健康”。参考文献:【1】《慢性肾病饮食营养治疗》, 谢良民,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2012【2】《临床营养治疗学》,于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2004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诊断、治疗及用药依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阅读更多
尿毒症治疗方式有哪些?具体步骤是什么? 2018-02-05
人吃五谷杂粮,生病是难免的事情,随着医疗的进步,一些疾病也有了详细多样的治疗方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尿毒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危害性很大,而且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对于尿毒症一定要重视起来,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尿毒症治疗的方式有哪些?  目前用于治疗尿毒症的方法主要有:血液透析(简称血透)、腹膜透析(简称腹透)和肾移植。   腹透是利用天然“透析器”,即肾友自身的腹膜(位于腹腔内)作为清除毒素和水分的工具。主要是通过小手术的方式把腹透管插入肾友腹腔内,置管后并缝好刀口即可做腹膜透析。把腹膜透析液缓慢地灌入腹腔内,透析液在这个位置停留并“工作”4小时,让尽可能多的毒素和水分进入透析液内,然后通过同一管道引出体外。这种过程每天要做3-4次。需要CAPD的患者,通常时间是晚上8点灌入后到次日上午8时左右引出,即透析液“开夜车”12小时。  血透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清除毒素和多余的水分,特别是在清除过多的钾和药物毒物等。但血透也不是完美,一是血透时须用抗凝血剂肝素,有出血倾向者,或有活动性出血(如胃出血、脑出血)者不宜做血透;三是某些不可预知的意外可随时在透析中发生,如心跳骤停、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内脏出血等,这些意外很有可能会造成肾友丧失生命。  随着医疗的进步,尿毒症治疗方式也越来越多,肾友在选择治疗方式的时候,一定要遵医嘱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治疗尿毒症,格外重要的一点就是时间,所以日常最好定时检查身体,早发现早治疗。  
阅读更多
长期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肺栓塞风险增加 2018-01-19
肺栓塞(PE)是一种致死率很高的凶险的疾病。美国一项随访长达 25 年的研究发现 PE 的年度发生率是 0.69/1000 人 / 年。多项研究证实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和慢性肾病(CKD)患者罹患 PE 的风险增加,但是估测的相对风险结果差异很大。  目前没有研究评估过亚洲 ESRD 患者发生 PE 的风险。因此来自中国台湾医科大学的 Fung-Chang Sung 教授团队比较了亚洲透析患者和无临床肾脏病的队列人群之间肺栓塞 PE 的风险,不同透析方式患者 PE 的发生率和危险比值(HRs)以及由于 PE 所导致的随后的 30 天内死亡。文章发表于 2017 年 9 月的 NDT 杂志上。  研究者从台湾全民健康保险系统(NHI)的数据库中确定了 1998 年 -2010 年期间 106231 名被诊断为 ESRD 的新透析患者,并同时随机选择 106231 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对照者。之后又再进一步选择了 7430 名腹膜透析(PD)的患者和 7340 名评分相匹配的血液透析(HD)患者进行分析。  对照人群、血液透析患者、腹膜透析患者分别平均随访了(6.18±3.75)、(4.23±3.26)、(4.19±2.98)年,死亡人数分别为 5521 名(5.2%)、46653 名(37.2%)和 2190 名(29.8%)。 在随访期间 413 名透析患者发生 PE。透析患者 PE 的发生率几乎是对照人群的 3 倍之多。在多因素竞争风险模型中,ESRD 患者发生 PE 的校正 HR 值降低至 1.26。女性发生 PE 的风险较高,并且随着年龄增加而风险增加。此外,PE 风险还与冠心病、房颤、高血压病、慢性心衰和 SLE 等合并症有关。  血液透析患者中有 24.1% 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率。中心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 PE 风险较非中心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高 2.4 倍,竞争风险分析中校正的 HR 值是 2.37。透析患者中 PE 所导致的 30 天死亡率高于对照队列人群,主要是在血液透析人群中。  本研究证实,相较于那些没有临床肾脏病的人群而言,透析患者发生 PE 的风险增加近 2 倍,而且死于 PE 的风险也更高,增加近 2.5 倍。此外,本研究还证实血液透析患者的 PE 风险高于腹膜透析患者。需要合适的预防措施来降低潜在 PE 的发生,避免 PE 引起的死亡。      文章来自http://neph.dxy.cn/article/531808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阅读更多
血液透析病人体重增长是福还是祸? 2018-01-18
肥胖就像魔鬼,一直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病的危险因素。然而,在血液透析人群当中,有一个所谓「逆流行病学」现象,即胖人反而死亡率低。以往的研究已提示,开始透析时患者的体重指数(BMI)高者比低者的生存结局更好。开始透析后的半年内体重增加者比体重下降者,生存结局更好。这与我们平时强调的控制体重增长似乎背道而驰。      究竟血液透析患者的体重该不该增长?体重是一个波动的动态性指标,体重的变化趋势和生存预后的相关性还不清楚。为此,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医学院的 Chang 教授及其团队开展了一项队列研究,解释了血液透析患者体重随着时间变化的趋势与生存预后的关系。全文发表在 2017 年 9 月的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杂志上。      研究者从美国一个血液透析集团(DaVita)的数据库中筛选出 58106 名符合条件的血液透析患者,即在 2007 年 1 月 1 日至 2011 年 12 月 31 日期间开始透析并存活超过 1 年,且均为成人(≥ 18 岁),接受透析治疗至少 60 天。从电子病案系统里面提取患者的人口学基本信息及并存疾病,并且记录患者每次透析前后的体重、透析后收缩压和超滤量。 BMI 等于透析后干体重 (kg) 除以身高 (m) 的平方。如此每个病人每个月至少进行 13 次上述指标的测量(每周透析 3 次),所有重复测量的数据均按每个病人每月计算均值。患者开始透析的第一个月作为基线。以进入透析后第二年开始计算,随访至少 4 年(平均随访时间 17.3 个月),终点指标是全因死亡率,删失情况包括失访、停止透析、接受肾移植或转去非附属的机构透析。      结果发现,病人进入透析后,体重迅速下降,在第 5 个月时达到最低值,平均下降 2%。根据 BMI 将患者分为 4 个组:低体重组 (<20 kg/m2)、正常体重组 (20~25 kg/m2)、超重组 (25~30 kg/m2) 和肥胖组 (≥ 30 kg/m2)。不同 BMI 分组的病人,其体重下降趋势是不同的。特别是,肥胖组 (≥ 30 kg/m2) 并没有在第 5 个月时达到最低值,而是继续下降,至第 12 个月时下降约 3.8%。而超滤量和透析后收缩压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和体重的变化趋势不同,因此可排除容量的影响。      因此研究分为透析第 1-5 个月和第 5-12 个月两个阶段进行比较。在前 5 个月,与体重变化±2% 比较,体重下降 2%~6% 的病人和体重下降 ≥ 6% 的病人有更高的死亡风险。在第 1-5 个月,体重每增加 4%,HR 下降 4%(P < 0.001);      在第 5~12 个月,体重下降 2%~6% 的病人和体重下降 ≥ 6% 的病人,其 HR 分别为 1.15 和 1.36。而体重增加 2%~6% 和增加 ≥ 6% 的病人,其死亡风险分别下降 9% 和 8%。二者的关联在第 5~12 个月更加显著。在第 5~12 个月,体重每增加 4%,HR 下降 8%(P < 0.001)。      病人本身有胖瘦之不同,基线 BMI 是否会影响这种现象呢?研究进一步根据基线 BMI 的不同进行分层比较,结果同样观察到在各个 BMI 分层中都存在着体重变化与死亡率的负相关联系。若病人在第 1~5 个月和第 5~12 个月两个阶段都出现体重下降,则死亡风险增加;而体重增加者,生存预后较好,但除外那些体重过度增加者 (≥ 6%)。而且,在那些基线 BMI 正常 (20~25 kg/m2) 的病人中,这种线性关系更加良好。经校正了超滤量、白蛋白等影响因素,结果仍然一致。      因此本文作者认为,开始血液透析的第 1~5 月期间体重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超滤、逐渐达到干体重的缘故;那么,体重大幅下降的患者很可能有着程度更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故生存预后不良;而第 5~12 月期间体重的增加可能反映的是营养状态的改善。      如此说来,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在达到干体重后若能有适度的体重增长,是有利于生存预后的。这点认识,有助于我们优化血液透析病人的体重管理。      文章来自http://neph.dxy.cn/article/532522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阅读更多
ProD 方案对于血液透析的丙肝肝硬化患者有效 2018-01-04
丙肝肝硬化是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代的直接抗病毒药物的出现使得对于之前治疗失败的丙肝的治愈率大大增加。但是由于大部分直接抗病毒药物都通过肾脏代谢,所以不推荐用于严重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最近美国肝脏病研究组织的指南推荐 ProD     (Paritaprevir/Ritonavir/Ombitasvir/Dasabuvir) 和 elbasvir/grazoprevir 用于治疗严重肾功能损害患者的 1a,1b 和 4 型 HCV 感染,因为这些药物主要通过胆道排泄。      意大利 Agostino Gemelli 医院的 Francesca 等发表了关于 ProD 方案应用于透析伴丙肝肝硬化患者的首个临床报道,发表于最近一期的美国肾脏病杂志。      研究选择了意大利 3 个中心的 10 个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丙肝伴代偿性硬化或者重度肝纤维化的男性患者。其中 7 个患者为代偿性肝硬化,6 个患者为 (Child-Turcotte-Pugh) CTP A5,1 个患者为 CTP A6。8 个患者为 1b 型丙肝,1 个为 1a 型,1 个为 4 型。1b 型患者接受 PrOD 治疗 12 周,1a 型患者接受 PrOD 联合利巴韦林 200 mg/d 治疗 24 周,4 型患者接受 PrOD 联合利巴韦林 200 mg/d 治疗 12 周。      整个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肝肾功无明显恶化。治疗的第 4 周,所有患者血清 HCV-RNA 达到监测不到的水平,并且在随访的 12 周内,患者血清 HCV-RNA 无明显反弹。主要副作用为乏力(5 个患者)和贫血(2 个患者)。      血液透析的丙肝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阻止丙肝进展及肾移植后并发症的发生。此研究结构提示血液透析伴丙肝感染的患者,以往抗病毒治疗无效时,PrOD 方案是高效并且耐受性好的治疗方案。      文章来自http://neph.dxy.cn/article/529169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