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血管并发症之一,大约有20%~40%的糖尿病病友会出现糖尿病肾病,占慢性肾脏疾病的25%~50%。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与糖代谢紊乱、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纤维增生以及遗传易感性等因素有关。根据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进程,目前临床上把糖尿病肾病主要分为5期:即Ⅰ期(肾小球高滤过期,又称糖尿病肾病前期);Ⅱ期(运动后微量白蛋白尿期);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也称亚临床糖尿病肾病期);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Ⅴ期(终末期肾病)。一旦糖尿病肾病进入临床期,病友的肾脏将出现不可逆转的病理改变,肾功能会急剧恶化,最终很快会发生肾功能衰竭,这成为糖尿病致残致死的最主要原因,因此,临床及早诊断,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对逆转或阻止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肾功能的减退具有很重要的价值。1、3、5、6
当糖尿病病友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和(或)肾功能损害时,在排除非糖尿病所致肾脏损害后,一般就可以确诊为糖尿病肾病。可能应该考虑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存在的情况包括:在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出现持续性血尿,或者只有轻微的蛋白尿,而血肌酐浓度却相对较高。如果有典型糖尿病肾病的“三联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不同类型高脂血症和水肿的病友,可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综合征。
虽然经皮肾脏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糖尿病肾病最可靠而直接的方法,但肾活检是一种创伤性检查,不易被病友所接受,仅在必要时做肾穿刺病理检查。部分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病友可合并非糖尿病肾脏疾患,此时要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肾活检结果进行鉴别,同时在诊断过程中注意以下事项:2、4
1.糖尿病肾病一旦发生,肾脏损害会迅速加剧,病友常在较短时间内就发展为终末期肾病,因此要早期诊断和防治,才能控制和延缓肾脏病的进展。糖尿病肾病早期往往没有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而更多地反映在血液和尿液化验检查的改变上。其中,胱抑素C(Cys-C)因其敏感性和可靠性较高,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和评估肾功能发展趋势的指标,同时病友在糖尿病确诊后须检查肾脏损害的相关指标。1、2
2.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友的糖尿病病史和尿蛋白的增加,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蛋白尿后做出,切不可糖尿病病友一出现尿蛋白就诊断为糖尿病肾病。1
3.糖尿病病友应该监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该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和对病友预后的判断。一般建议1型糖尿病病友在诊断后2年进行筛查,而2型糖尿病病友在诊断时就应该检查。1
4.为了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在进行尿蛋白定量时应注意前一天的运动量不要过大,无感染发热性疾病,无酮症,血糖和血压控制相对稳定,没有泌尿系统感染等。4
5.注意检查糖尿病病友的肾脏大小。糖尿病病友通过肾脏B超、CT等检查,如果肾脏大小比正常大,那病友可能已经有第I期糖尿病肾病的改变,一定要及时防治。2
6.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病友可进行肾活检,肾活检进行病理检查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更为准确。但糖尿病病友多为老年人,因此要谨慎从事肾活检,需严格掌握好肾活检的指征和禁忌证。2
1. 陈慎仁,郭海婷.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评估.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8):3241-3245
2.成梅初.肾脏病病友宜与忌.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116
3.杨秀真,耿世真,陈芳.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临床研究.河南医学研究,2002,11(1):202
4.陈莉明.从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6):513-516
5.李小会,董正华.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的探讨.陕西中医,2005,26( 6 ):552-553
6.刘福平.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与靶向治疗新视点.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 ,7 (14):6569-6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