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是一组临床表现相似的综合征,而不是独立的疾病。典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等。又分为原发性、继发性、遗传性三大类。今天主要说的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有多种病理类型,都具备肾综“三高一低”的特征,所以往往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来明确病理类型。很多人都不太清楚各个病种之间的区别,下面简单介绍4种病理类型:
1、微小病变型肾病,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起病隐匿,可有尿血症状。微小病变型肾病肾友大部分人对激素比较敏感,治疗后能够得到缓解。但由于长期使用激素,易对激素形成依赖性,再加上感染、劳累等因素影响复发率也较高。很容易造成肾脏功能的损伤,表现为局灶节段性硬化时,预后不良。
2、膜性肾病,一般发病基本都是中年以后,起病隐匿,病变发展缓慢,易发生肾静脉血栓,肉眼血尿罕见。膜性肾病肾友存在大量蛋白尿,且出现水肿、血肌酐升高的情况,要注意肾脏功能是否出现损害。
3、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大部分肾友都是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发病的,表现最多的是肾病综合征,其次是镜下血尿,治疗不规范时,肾功能进行性减退。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病发病隐匿,疾病早期会出现血压升高、肾小管功能受损和急性肾损伤。多数肾功能恶化与持续性的蛋白尿有关。
4、IgA肾病典型症状是与上呼吸道感染相关的肉眼血尿,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常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肉眼血尿和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IgA肾病自然病程差异较大,且血压、血肌酐、24小时尿蛋白定量对病情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由此看出,肾病综合征的不同病理类型对肾脏功能的损伤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在肾病治疗上,既要考虑到不同病理类型的特点,还要了解肾脏功能损伤的程度,以此进行针对性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