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慢性肾脏病大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10.8%,即每10位成人中就有1位是慢性肾脏病患者,病友众多,对肾脏病的看法也各有不一,尤其当疾病进入终末期(尿毒症期)时,各色对“肾病”的谣言四起,这些“深入人心”的谣言,你中招了吗?世界扫盲日,让我们一起扫除肾病“盲区”,正确认识肾病。
谣言一 只要最近没有尿蛋白,没有水肿等并发症,就说明病好了 尿蛋白、水肿只是肾病的症状,对肾病的控制有一定的提示作用,近期无尿蛋白、水肿等并发症,只是提示病情得到了稳定控制。但慢性肾脏病是不可逆的,具体病情控制情况需经医生综合评估。肾友自己不具有评估病情进展的能力,因此,了解肾病控制情况,仍需定期去医院随访,有规律的随访可避免急性肺水肿、高血钾、酸中毒、肾功能急性受损等情况发生。 谣言二 得了肾病迟早会透析 我国慢性肾病的患病率为10.8%,其中终末期患病人群预估为100-180万,终末期肾病患者占所有肾病人群的0.8%-1.5%,一般而言只有当肾病进展到终末期时才需要进行透析等肾脏替代治疗。 慢性肾病在3期以前时,只要科学合理控制,肾病进展相对较慢,甚至不会进展到需要透析的阶段。3期也是慢性肾脏病的关键期,如需了解CKD3期的相关知识,可查看文章:《关键点,当慢性肾病进入第三期》。 谣言三 肌酐高就是得了尿毒症 肌酐包括血清肌酐和尿肌酐,在评估肾功能方面,血清肌酐更具有参考价值,因此,通常说的肌酐指的是血清肌酐。 血清肌酐虽然对肾病的进展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但肌酐高并不等同于尿毒症。肌酐可通过治疗进行降低。而尿毒症指的是慢性肾衰终末期,是各种慢性肾脏病进行性发展、造成肾结构损害和纤维化、肾功能进行性下降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综合征,是不可逆的。只看一个肌酐指标不能轻易的下诊断为尿毒症,应配合医生完善相关检查,进行积极地治疗。 谣言四 到了终末期(尿毒症期)如果不换肾就没得救了 终末期肾病患者占所有肾病人群的0.8%-1.5%。大部分肾病患者疾病稳定在终末期之前,无需替脏替代治疗。即使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换肾只是方式中的一种,由于肾源缺乏及经济因素,目前大多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作为主要的治疗方式。 随着透析技术的不断改进,肾友的生存率越来越高,许多肾友一边工作,一边透析。 谣言五 一旦透析,生命就进入了倒计时,能不透析就不要透析 当慢性肾病进展到终末期,表示肾脏受损已达90%以上,如果一直拖着不采取透析等替代治疗方式,肌酐、尿素及其它小分子毒素等就会在体内潴留,不仅对肾病控制无事于补,还会给其它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相反,适时进行有效的肾脏替代治疗,控制毒素在体内的过度蓄积,减轻肾脏及其它脏器的继续受损,才是保证终末期肾病患者活的更好,活的更长的前提。 谣言六 透析的人精神状态都很差 慢性肾衰期患者本身会因为疾病进展,体内肌酐、尿素、其它小分子毒素等潴留,加上电解质紊乱及可能伴随有其它器官的受损,而精神状态较差。当错过了适时透析的最佳时期,病情进一步恶化时,精神状态会越来越差。相反,如果肾友接受了适时的替代治疗,避免了肾及其它器官的进一步受损,体内毒素得到及时的清理,反而精神状态会越来越好。 谣言七 透析对其他器官伤害很大,很容易感染 透析确实会存在一些并发症。血液透析并发症:心脑血管疾病、贫血、感染、营养不良、骨关节病变等。腹膜透析的并发症:腹膜炎、腹膜纤维化、代谢并发症、导管相关并发症等。但只要进行适当的护理,可有效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如果肾友在需要透析时拒绝透析,可能会造成心脏、消化系统、骨骼、血液系统等其它器官的损害,同时肾脏会进一步的不可逆的受损。 谣言八 透析前要做很大的手术 肾友在透析前通常都会做一个透前手术。 针对血透患者,需要做动-静脉内瘘或中心静脉插管或隧道型静脉导管,具体根据肾友病情以及血管条件。血透在中国已经应用多年,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而腹膜透析在透前会做一个腹腔置管术,置管方式有手术切开法,腹腔镜法置管,盲穿法置管。目前比较常用的是手术切开法,其并发症较少,确切可靠,适用于大多数的将进行腹膜透析的肾友。我国的腹透技术已居世界高水平,对腹膜透析置管的经验也是非常丰富的。 参加文献: [1]丁香医生.尿毒症.https://dxy.com/faq/2398; [2]慢性肾脏病一体化管理策略,医脉通,2017,8,21, [3]http://news.medlive.cn/neph/info-progress/show-131948_161.html; [4]刘聪慧,陈海平.慢性肾病3期诊断标准对老年人群的适用性[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 13 ,15(2):199-201; [5]王吉耀,廖二元.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6]中国腹膜透析置管专家组.中国腹膜透析置管指南[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6,32(11):867-871; [7]齐太国,孟慧林,金讯波.中国肾脏移植的现状分析[J],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 2013 (3) :1-2;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诊断、治疗及用药依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