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后高血压饮食指导
2017-07-05
慢性肾脏病肾友,会因肾脏实质性病变或者肾动脉病变等引起血压升高。肾性高血压一般为继发性高血压,比治疗一般的原发性高血压要相对复杂。肾性高血压肾友如果能够注意饮食调养和生活调养,可以巩固治疗效果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肾友血压控制至正常范围。肾病后高血压饮食指导内容如下:
1) 维持标准体重。适当控制总能量的摄入是控制体重的主要方式。肾友需要根据自己病情、活动量和年龄等控制食量,必要时由营养师帮助设计食谱。
2)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碳水化合物应占总能量的50%-65%,以淀粉类复合碳水化合物为主。
3) 选择富含优质蛋白质的瘦肉、鱼、奶等应占50%左右。蛋白质占总能量的12%-18%。
4) 不吃肥腻的禽、肉或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注意烹调方式,不用烟熏、油煎、油炸。有条件的话,可食用橄榄油、茶油等高油酸油脂。
5) 注意控制血糖。不应过量食用甜食,如糖果、食糖、蜂蜜及含糖饮料。高糖食物容易被机体吸收而促使血糖升高、增加胰腺负担,从而加重病情。可以选择不易升高血糖的全谷类和粗粮等食物,如全麦粉、荞麦、燕麦玉米等。
6) 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日蔬菜的摄入量应不少于500克。
7) 避免摄入过量的水果。水果易于消化和吸收,但含有较高的果糖,过量摄入水果后会使血糖迅速升高,对肾友稳定病情不利。但不能禁止患者吃水果,要根据血糖的控制情况灵掌握。
8) 不吃腌渍过的食品,每日盐的摄入量应低于6克。最好不饮酒或少饮酒。
9) 就餐次数合理,每天至少3次,定时定量。餐后血糖较高者,可增加就餐次数,少食多餐。
参考文献:
1. 史振伟等. 肾病生活调养100招, 青岛出版社.
阅读更多
急性肾损伤可增加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的长期风险
2017-06-16
急性肾损伤(AKI)对多种疾病的患者均会带来不良影响,且是导致病发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如此,目前临床对 AKI 仍有高达 75% 的漏诊率。因此,多个公众健康组织及指南制定机构呼吁要对 AKI 在长期预后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以将其作为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事实上,临床已经对于 AKI 与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和死亡率等进行了调查,但这些研究大多数受限于对特定疾病患者的研究,并未能清晰的区分 AKI 的预后重要性是否因临床疾病的不同而不同。因此近期,多伦多大学医学院的 Odutayo 教授等对一系列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性评价和荟萃分析,以评估 AKI 在 CVD 方面的预后重要性,该项分析的结果发表在 2017 年的 JASN 杂志上。
该项分析共纳入 25 项研究,254,408 例成年人(55,150 例患有 AKI),评估 AKI 心血管死亡率,主要心血管事件和疾病事件(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和卒中)相关的风险(RR),同时也调查了 AKI 相关的风险是否会因 AKI 的严重程度、肾脏功能的恢复情况、临床诊治以及基线时就患有 CVD 或 CKD 而不同。
AKI 和 CVD 死亡率和 MACE 的关联:心血管死亡率和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分别增加了 86% 与 38%。在主要心血管事件中,充血性心力衰竭风险增加 58%,急性心肌梗死风险增加 40%,卒中风险增加了 15%。
并且基于 AKI 严重程度及基线患有缺血性心衰的亚组分析显示,心衰及急性心梗的风险上升情况持续存在。而基于临床诊治、肾脏功能恢复情况等其他的因素的分析并未发现 AKI 对预后的影响与其相关。
该项分析向我们展示了 AKI 患者心血管死亡与心血管事件的长期风险。总体而言,AKI 与临床高发的 CVD 均有显著相关性,这提示临床可能在诊治 AKI 的同时就应重视患者的 CVD 情况。特别应注意 AKI 与充血性心衰及急性心梗的相关性,可能临床实践中微小的改变就会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文章来自http://neph.dxy.cn/article/516567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阅读更多
高血压肾病的五个饮食注意事项
2017-06-15
高血压肾病是慢性肾脏病的一种,常表现为全身性明显水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以及高脂血症等明显症状。那么。对高血压肾病肾友来说,在日常饮食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高血压肾病的五个饮食注意事项。
1、少吃甜食:含糖高的食物食用后,会在我们体内转化成脂肪,很容易促进动脉硬化,所以高血压肾病肾友对于甜食要尽量少吃。
2、高脂肪食物尽量不吃:由于动物所含的胆固醇较高,食用后可加速动脉硬化,因此高血压肾病肾友对于含动物脂肪高的食物要尽量不吃,可以食用植物油,有助于降低胆固醇。
3、饮食宜清淡:高血压肾病肾友要进行低盐饮食,饮食要清淡,如果食用盐过多的话,会加重血管硬化和使血压升高。
4、多吃含优质蛋白的食物:高血压肾病肾友友可以食用一些牛奶、瘦肉、鱼等富含维生素和优质蛋白的食物。如果肾友肾功能检查正常的话可以多吃些含钾的食物。
5、蛋白质摄入需控制:适当的蛋白质可以增加尿中钠类的排出量,更可以改善血管的透气性和弹性,间质的降低高血压肾病肾友的血压,但是尽量多吃些高质蛋白例如瘦肉等。
文章来自http://www.99.com.cn/shenbing/gxysb/694343.htm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阅读更多
慢性肾脏病患者应适当增加体育锻炼
2017-06-14
缺乏体育锻炼,与合并症增多、健康相关生存质量下降和医疗花费增加密切相关,被认为是全球第四位导致死亡的原因。既往研究已表明,缺乏体育锻炼与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与普通正常人相比,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缺乏体育锻炼。
那么,究竟为什么慢性肾脏病患者缺乏体育锻炼呢?缺乏体育锻炼将导致慢性肾脏病患者出现什么后果?如何提高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水平呢?最近,由荷兰格罗宁根大学 Dorien M. Zelle 医生等对 CKD 与缺乏体育锻炼的关系进行了综述,结果发表在 2017 年最近一期 NATURE REVIEWS NEPHROLOGY 上。
1、缺乏体育锻炼与体能低下的恶性循环
慢性肾脏病患者缺乏体育锻炼导致分解代谢增加,并由此引发神经肌肉功能下降、运动耐力降低和心肺功能下降。肾脏疾病固有的特征进一步加重这本来低下的体能状态。慢性肾脏病患者代谢性酸中毒、炎症和营养不良状态,引发分解代谢,导致体能受限,不只是影响日常生活导致生存质量下降,还进一步由于合成代谢不足导致肌肉量减少、肌力和心肺功能下降导致缺乏体育锻炼,形成恶性循环。
肾脏疾病本身,如尿毒症、炎症与营养不良,引起的代谢异常,降低运动能力,从而导致体能下降。体能下降影响日常体力活动,导致合成代谢降低。合成代谢降低影响肌肉量、肌力和心肺功能。此外,代谢性酸中毒因此疲倦,因一部影响体力活动。
2、导致慢性肾脏病患者缺乏体育锻炼的因素
1. 心肺功能下降
2. 肌肉减少
3. 贫血
4. 行为因素:活动障碍与促进因素
3、慢性肾脏病患者体力不足的后果与运动的获益
1. 缺乏体育锻炼增加 慢性肾脏病患者死亡风险;
2. 增加体力活动可通过改善 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脏射血分数、脉搏波传导速度、心率变异性和压力感受器反射敏感性等改善心脏健康;
3. 增加体力活动改善 慢性肾脏病患者系统炎症状态;
4. 运动改善 慢性肾脏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
5. 不参加运动增加 57% 患肾脏病风险;
6. 与缺乏体育锻炼相比,高体力活动能降低 28% 肾脏快速进展风险;
7. 运动改善 慢性肾脏病患者肌力、心肺功能和生存质量。
文章来自http://neph.dxy.cn/article/516389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阅读更多
惊呆!便秘竟然会影响慢性肾脏病的进展
2017-06-13
便秘是一种胃肠道功能性失调性疾病,在人群中并不少见,尤其是女性和老年人。最近的观察性研究提示,便秘通过改变肠道菌群,引起慢性炎症状态,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便秘常常与肠道菌群改变、糖尿病、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缺乏体力活动等相关联。而这些因素也同时与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生与进展密切相关。
那么,便秘是否也通过肠道菌群影响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生与进展呢?便秘的状态、严重程度是否与 CKD 的发生及进展密切相关呢?来自美国的田纳西州大学 Keiichi Sumida 等对便秘与 CKD 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 J Am Soc Nephrol 杂志上。
在美国退伍军人的研究队列中,共有 3,504,732 人 eGFR ≥ 60 mL/min/1.73m2(初始无慢性肾脏病),使用 Cox 模型和多元 logistics 回归模型,以诊断编码和通便剂的使用判断便秘的状态和严重程度(无、轻度、中重度),探讨便秘与 CKD 的发生率、终末期肾脏病(ESRD)发生率和 eGFR 的变化的关系。
其中,便秘与否定义为至少有两次相隔 60 天的便秘诊断(通过 ICD9 编码确定),或者从退伍军人药物发放记录中有两次或以上相隔 60~365 天,每次持续 30 天的通便剂记录。便秘严重程度根据通便剂使用的种类多少来决定:未使用通便剂、轻度便秘(使用一种通便剂)、中重度(使用两种或以上)。
慢性肾脏病发生定义为相隔 90 天的两次 eGFR<60 mL/min 和较基线 Egfr 下降 25%。ESRD 发生定义为通过美国肾脏疾病系统 USRDS 登记的,在队列开始到 2011 年 9 月 13 日期间,开始持续性透析或肾移植。eGFR 变化 ( 斜率) 是以最小二乘法,利用在队列开始到 2011 年 9 月 13 日期间中所有的门诊 eGFR 计算并分为以下五个分类:
经校正年龄、性别、基线 eGFR、合并症等,与无便秘患者相比,便秘患者更容易发生慢性肾脏病,更容易发生 ESRD 和更快的 eGFR 下降。便秘的严重程度伴随以上结局的风险增加。
因此,便秘及其严重程度,独立于其他已知的危险因素,与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脏病的发生风险以及 eGFR 的下降呈正相关。未来的研究应关注其内在机制,以及减轻便秘状态能否减少不良肾脏结局的发生。
文章来自http://neph.dxy.cn/article/518793?trace=hot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