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肾衰竭)

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后期引起的肾功能部分或者全部丧失的一种病理状态。肾衰竭可分为急性肾衰竭及慢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的病情进展快速,通常是因肾脏血流供应不足(如外伤或烧伤)、肾脏因某种因素阻塞造成功能受损或是受到毒物的伤害,引起急性肾衰竭的产生。而慢性肾衰竭主要原因为长期的肾脏病变,随着时间及疾病的进行,肾脏的功能逐渐下降,造成肾衰竭的发生。

慢性肾脏病需要适当晒太阳
慢性肾脏病肾友除了要注意医药治疗和饮食治疗外,还需要注意运动和心理调养。多多参加户外活动,不仅可以活动身心,还可以适当晒太阳,改善病情。      寒冷的冬天晒晒太阳,可以增加人体皮肤和内脏器官的血液循环,提高造血功能大有裨益,还可以增进食欲,促进肾友睡眠。晒太阳在肾病、儿童佝偻病和成人骨质疏松症方面,有着特殊的疗效。常常晒太阳,通过对外界不同气温的适应,还有助于提高体温调节中枢的灵活性,增强人体对不同气温的适应能力。紫外线具有强大的杀菌能力,一般的病菌在阳光直射下几十分钟即可死亡。      晒太阳对慢性肾脏病肾友的身体有好处,但也要注意晒太阳的方式方法,否则会给身体带来损伤。一天中,有三段时间最适合晒太阳。第一时间段上午6-9点,这段时间阳光温暖柔和,以红外线为主,紫外线相对薄弱。红外线温度较高,可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第二、第三时间段分别是上午9-10点和下午4-5点,这两个时间段的照射特点是紫外线中的A光束成分较多,这时是储备体内“阳光维生素”---维生素D的大好时间。其次,不要过度晒太阳,晒太阳也并非多多益善,应避免在烈日下过度晒太阳,长时间暴晒会对皮肤造成伤害。太阳中紫外线强烈作用于皮肤时,可发生光照性皮炎,皮肤上会出现红斑、痒、水疱、水肿等,甚至引起皮肤癌。紫外线还可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出现头痛、头晕、体温升高等。一旦作用于眼部,则可引起结膜炎、角膜炎,还有可能诱发白内障。而部分慢性肾脏病肾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肾友不适合晒太阳,否则可能会导致疾病复发。      参考文献      1.史振伟等. 肾病生活调养100招, 晒太阳可缓解肾病患者的症状. 青岛出版社.  
阅读更多
慢性肾脏病要慎选保健品
肾脏不好,那买点保健品补肾吧。生活中,许多人出现肾病后就喜欢用保健品补肾。这样做不一定有效,专家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得出结论:保健品不能代替药物,不适当的服用还会加重肾友的病情。慢性肾脏病 要慎选保健品。    专家指出,现在市场上琳琅满目的补肾、护肾产品中,部分产品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尚未得到验证。有些保健品不但不能保护肾脏,反而会对肾脏产生伤害,肾友应慎重选用,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肾友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戒烟、避免酗酒,不滥用药物,坚持低盐、清淡饮食,不暴饮暴食,控制体重,适当饮水,不憋尿,坚持适当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避免感冒或其他疾病,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治疗,防止链球菌感染使病情加重等。      虽然肾友需要摄入适量优质蛋白,但是过分服用高蛋白营养品,会使慢性肾病快速发展成慢性肾功能衰竭。医生说,这些高蛋白营养品是肾病加重的“催化剂”,过多的蛋白质摄入在代谢过程中无形地加大了肾脏的负担,让肾脏长期高负荷运转,是原有的病情进一步加重。      肾友在服用保健品或药品前,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服用一段时间后,需及时检查肾功能和尿检等化验检查,避免加重慢性肾脏病的病情。      参考文献:        1.史振伟等. 肾病生活调养100招. 青岛出版社.  
阅读更多
认清肾病很重要,摆脱肾病六大误区!
肾病对国人健康的威胁巨大,要想获得肾病的有效防治,国人需要认清肾病,走出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腰痛说明有肾病。腰痛原因大部分是骨科或周边软组织疾病,很多肾病患者都没有腰痛症状。      误区二:肾虚就是肾病。肾虚是中医概念,确诊肾病需要化验血、尿等,如果有尿蛋白、血尿、血肌酐增高、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等结果,可诊断为肾病。      误区三:浮肿就是肾病。临床发现,肾病有相对特殊的浮肿部位,如晨起眼皮肿,但这不绝对,有的肾病患者不会眼皮肿。其他病也可出现浮肿,少数特发性浮肿是功能性的。      误区四:肾病很难早期发现,一查出来就晚了。其实不然,尽管肾病发病隐匿,但每年做个尿常规检查,就能早期发现疾病的苗头,然后去肾病专科看病,就能将疾病扼杀在摇篮里。另外,专家建议中青年人也要关注血压,很多中青年人的顽固高血压源于肾病。      误区五:肾病是治不好的。专家介绍通过个性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很多肾病患者可以获得临床痊愈,避免走向肾透析。关键是要合理诊治、把握时机,避免乱投医。      误区六:肾穿很可怕。病理检查是诊断肾病的“金标准”,只有诊断明确,才能制定出最适合病人的方案,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否则就成了撞大运。在正规医院,由经验丰富的专科医生操作,肾穿是安全的。很多时候,拒绝肾穿就是拒绝了唯一一次治愈的机会。      文章来自http://www.sohu.com/a/150995073_154567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阅读更多
当痛风患者出现这几种情况,说明你的肾可能已经受损!
痛风是高尿酸血症长期持续存在的结果,对于这一点患者毫无疑问,“高尿酸”是患者体内尿酸偏高的一种现象,人体内的尿酸每天都在不停的生成和排泄,不论是生成还是排泄,哪一方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尿酸增高,引发高尿酸血症,为痛风埋下祸根。      一旦出现痛风,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是治疗不当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由于尿酸2/3都是通过肾脏排泄的,因此会有尿酸结晶在肾脏沉淀,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就会影响肾脏的功能健康。 痛风对肾脏的危害有哪些?      1、痛风性肾病      持续性高尿酸血症,20%在临床上有肾病变表现,经过数年或更长时间可先后出现肾小管和肾小球受损,少部分发展至尿毒症。尿酸盐肾病的发生率仅次于痛风性关节损害,并且与病程和治疗有密切关系。      研究表明,尿酸盐肾病与痛风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无关,即轻度的关节炎患者也可有肾病变,而严重的关节炎患者不一定有肾脏异常。早期有轻度单侧或双侧腰痛,后出现轻度浮肿和中度血压升高。几乎均有肾小管浓缩功能下降,出现夜尿、多尿、尿相对密度偏低的现象。      2、尿路结石      痛风患者的尿呈酸性,因而尿中尿酸浓度增加,较小的结石会随尿排出,但常常无感觉,尿沉淀物中可见细小褐色砂粒;较大的结石可梗阻输尿管而引起血尿及肾绞痛,因尿流不畅继发感染成为肾盂肾炎。巨大结石可造成肾盂肾盏变形、肾盂积水。单纯尿酸结石X线上不显影,当尿酸钠并有钙盐时X线上可见结石阴影。      3、急性梗阻性肾病      见于血尿酸和尿中尿酸明显升高,那是由于大量尿酸结晶广泛性梗阻肾小管所致。      1.面部或小腿部位以下出现水肿。      2.夜尿量增多,往往超过白天的尿量。      3.面色由原来的红润有光泽渐渐变为灰暗无光泽,即所谓“肾病外貌”。      4.原来没有贫血,而于近日出现贫血。      5.原来血压正常,近来血压升高。      6.出现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胃肠恶心的胃肠症状。      上述现象均为肾功能受损较明显的表现。只凭这些现象尚不能完全肯定肾功能确已受损,其他一些原因也可引起上述表现。因此,必须进行肾功能检查,才可最后确定痛风性肾病的存在与肾功能受损程度,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应去医院首先做一次简易的尿常规检查。如果尿常规检查有尿蛋白,或者有一定数量的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则表明有肾脏病变存在,应请医师进一步做有关肾功能方面的检查。      文章来自http://www.sohu.com/a/126131841_464372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阅读更多
了解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查
肾小球滤过功能主要包括肌酐清除率、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和血清胱蛋白酶抑制物测定等。  由于操作简单,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临床最为常用。这两个项目可以测定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但此两项指标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血肌酐会受到肉类、咖啡、茶等外源性肌酐、剧烈运动及利尿药可影响检查结果。高蛋白分解代谢状态,如上消化道出血、甲亢、大面积烧伤、高热、大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使用以及摄入大量蛋白质饮食,可出现非肾性氮质血症,而营养不良肾友可出现结果偏低。所以在某种状态下,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无法准确反映肾友的肾功能状况。而且,在肾病损害早期,血尿素和血肌酐水平多是正常的,即血尿素氮和血肌酐也不能反映肾病早期肾功能损害情况。所以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只适合作为肾功能损害的筛选指标。另外还有更好的选择是肌酐清除率和血清胱蛋白酶抑制物。肌酐清除率的检测方法较为严谨并且能够测定24小时肌酐,并且此种方法采用了体表面积矫正,排除了体重和身高的影响。血清胱蛋白酶抑制物又称cystain C,为非糖基化蛋白,且分泌量恒定,可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所以cystain C 几乎在近曲小管被完全重吸收。因此测定肌酐清除率和血清胱蛋白酶抑制物对于判断肾友肾小球滤过率功能比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更为敏感和准确,能够准确判断肾功能损害程度以及尽可能发现早期肾功能损害。      参考文献      1.成梅初, 肾脏病患者宜与忌,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