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肾衰竭)

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后期引起的肾功能部分或者全部丧失的一种病理状态。肾衰竭可分为急性肾衰竭及慢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的病情进展快速,通常是因肾脏血流供应不足(如外伤或烧伤)、肾脏因某种因素阻塞造成功能受损或是受到毒物的伤害,引起急性肾衰竭的产生。而慢性肾衰竭主要原因为长期的肾脏病变,随着时间及疾病的进行,肾脏的功能逐渐下降,造成肾衰竭的发生。

肾病综合征的几个常见症状表现
肾病综合征是一组多病因的慢性肾小球病变为主的肾小球疾病,不过多数肾友的病因并不明确,与链球菌感染也无明确关系。此病早期给人的伤害还是比较轻微的,但随着疾病的发展,肾病综合征可能逐渐恶化导致肾衰竭、尿毒症。以下是肾病综合征的几个常见的症状表现。  一、出现尿蛋白的症状。可以说这是肾病综合征危害的重点表现。由于肾脏功能受到损害,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遭到破坏,很多的蛋白质会随着肾友的尿液排出体外。这种情况下,通常会使肝脏合成蛋白的量严重不足,进而导致肾友患上低蛋白血症。  二、出现水肿的症状。由于蛋白质大量的流失,从而导致肾友的血浆渗透压也跟着下降。要知道,一旦人们的血浆渗透压失衡的话,就会使血浆中的水分向外溢出。水分溢出之后,就会堆积在肾友的组织或者体腔中,从而造成全身性水肿。  三、出现血液粘稠。肾友体内血浆中的水分向外溢出之后,血液就会变得很粘稠,其水分容量减少,所以参加有效循环的血容量就会不足。另外,血液粘稠还很容易导致血栓,给肾友带来肾脏局部缺血和缺氧情况的发生。  四、肾病综合征容易反复。治疗此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常年治疗。因此,肾友不能太过劳累,饮食上也需要控制,对肾友的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   文章内容来自http://online.xywy.com/shenbingzonghezheng/sbzhzzz/90707.html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阅读更多
慢性肾脏病的早期征兆
肾脏在人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过滤和排出代谢产物,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的平衡,而且它还有很强的储备功能。但在致病因素影响下,其任何一部分出现问题、丧失功能,都可能导致肾脏衰竭,出现生命危险。不幸的是,肾脏病在早期发生时,人体本身并不会有明显的感觉,所以每当发现身体不舒服时,肾脏疾病均已进入中晚期。当肾友患上慢性肾脏病后,不但肾脏功能会逐渐丧失,而且其心血管病变发生率要比正常人群高数十倍,还可能引起贫血、骨骼病变、营养不良、性功能下降等,因此了解慢性肾脏病早期征兆就显得很有必要。慢性肾脏病肾友在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之前,往往已经历了较长的无症状阶段,若非通过相关检查,难以发现相对早期的肾友。但是,很多“蛛丝马迹”也可以在早期出现,下面就带来慢性肾脏病早期征兆的介绍。                 1、晨起的时候眼睑或颜面出现水肿,午后会消退,但一旦劳累又会加重,休息后则会减轻。严重水肿现象可出现在身体低垂部位,如双脚踝内侧、双下肢、腰骶部等。         2、小便的时候泡沫多,长久不消失,这就表明尿液中排泄的蛋白质较多。         3、如果出现无明确原因的腰背酸痛应立即去医院检查肾脏、脊椎及腰背部肌肉等情况。         4、在没有发热、大量出汗、大量饮水的情况下,发生小便量骤减或陡增时,要到医院进行相应检查,查看是否存在肾脏病变。排尿次数频繁而排尿量少,常提示有泌尿道感染可能。         5、如果是年轻人,突然夜尿增加,则可能是肾脏功能不良的早期临床表现,特别应该引起注意。   文章内容来自http://kidney.39.net/jccs/zzbx/254472.html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阅读更多
慢性肾衰竭临床诊断
慢性肾衰竭,是一种常见病,也是一种多发病,肾功能出现损害,不仅让肾友承受一定的经济负担,也会让肾友的心理承受一定压力。及早发现慢性肾衰竭疾病,并且对疾病进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临床上如何对慢性肾衰竭进行诊断呢?慢性肾衰竭诊断,可通过以下的思路来进行。           一、病史         了解肾友是否有原发或者继发性病史,如慢性肾炎、糖尿病、高血压、慢性间质性肾炎、原发性痛风、多囊肾等病史。           二、系统症状         1、消化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是慢性肾衰竭最为常见的一种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等。         2、血液系统症状:慢性肾衰竭肾友多会出现贫血症状。         3、心血管系统症状:表现为高血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等。         4、神经系统症状:肾友会出现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抑郁、幻觉等现象,严重的肾友可能会意识出现障碍、抽搐等。         5、肾性骨病:主要表现为骨痛、自发性骨折与畸形。         6、呼吸系统症状:肾友口内会有氨臭味。         7、皮肤症状:肾友皮肤出现瘙痒,外貌萎靡。         8、内分泌失调:肾友会出现内分泌失调症状。         9、代谢紊乱:体温出现过低现象,糖耐量降低,脂肪代谢紊乱。         10、免疫功能紊乱:肾友容易并发感染。         11、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出现脱水或者水肿,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阅读更多
急性肾衰竭诊断
对于急性肾衰竭的治疗来说,及早发现并及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及早发现,才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治疗效果,避免病情发展到难以控制的地步。那么急性肾衰竭应该如何诊断呢?急性肾衰竭的诊断,可以从以下的两个方面去进行。           一、 病史        (1)有无严重感染史,比如败血症、感染性休克、感染性内膜炎等等;        (2)有无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史;有无各种休克史;        (3)有无少尿、无尿病史,有无排尿困难或尿流不畅等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和尿路梗阻史;          二、检查        急性肾衰竭的诊断,常常需要以下一项或几项检查来诊断:如尿常规检查、血清化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肾活检。          1、尿常规检查        (1)尿量变化:肾友可能出现少尿或者无尿或者是突然性的尿量增多;        (2)尿沉渣检查:可出现少量及中量的透明管型及颗粒管型,常伴有少量红细胞和白细胞;        (3)尿肌酐及尿素氮测定:急性肾衰竭肾友的尿肌酐以及尿素氮都低于正常值;          2、血清化学检查        (1)血清钾、钠、钙、镁测定:虽然血清钾、钠、钙、镁测定对于急性肾衰竭的诊断来说并没有实际意义,但是因为电解质改变对于病情的影响比较大,所以还是需要进行测定;        (2)血清肌酐及尿酸尿素氮的测定:急性肾衰竭肾友的血清肌酐及血清尿素氮会逐日增高;          3、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包括了腹部x线平片、核素肾图、B超、CT等等,影像学检查对于急性肾衰竭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能够很好的对急性与慢性肾衰竭进行区别并排除急性梗阻性肾病。           4、肾活检        肾活检可查明肾实质性损害病因,并且有助于治疗方案的确定。
阅读更多
慢性肾炎的分类有哪些
慢性肾炎根据病因的不同可分为间质性肾炎、糖尿病性肾炎等等。为了让广大肾友对这类疾病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接下来介绍一下慢性肾炎的分类有哪些?主要有以下四个分类。         首先是间质性肾炎。这一分类占据了慢性肾衰发病率的第二位。主要表现为肾小管萎缩、纤维化、瘢痕化导致肾小球血液供应减少和肾功能减退。一般来说,止痛剂引起的肾病、痛风性肾病和抗生素及其他肾毒性药物引起的肾病都属于间质性肾炎。         其次是糖尿病性肾炎。一旦患病时间过长,一部分肾友便出现肾脏并发症,特别是青年型或I型糖尿病肾友可出现蛋白尿,通常,这是肾脏受到牵连的第一个指征。出现肾脏病的糖尿病肾友,差不多一半在5年后发生肾炎,而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如网状内皮系统、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并发症也可同时出现。         再者是下尿路梗阻引起的肾炎,下尿路引流不畅,如前列腺良性肥大,或者某种解剖上的缺陷引起尿液返流,会导致肾盂、肾盏扩张,称肾积水,压迫正常肾组织,从而引起肾炎。         最后便是其他一些少见的普通病引起的严重肾脏损伤,导致的慢性肾炎。由于人体有很强的代偿能力,能适当地调节体内生化过程的紊乱。因此,有时我们能见到仅残存10%的正常肾功能肾友,仍能维持生命。         以上便是对慢性肾炎的四种分类介绍,广大肾友在开展治疗时,首先一定要确定好自己的疾病类型,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文章内容来自http://online.xywy.com/shenyan/sycs/90074.html,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