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相关的指标有哪些?
2017-02-06
肾功能相关的指标有哪些?
血肌酐(SCr):
临床上检测血肌酐是常用的用于了解肾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那么血肌酐是怎么一回事呢?血肌酐一般认为是内生血肌酐,内生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在肌肉中,肌酸主要通过不可逆的非酶脱水反应缓缓地形成肌酐,再释放到血液中,随尿排泄。因此血肌酐与体内肌肉总量关系密切,不易受饮食影响。肌酐是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在肾小管内很少吸收,每日体内产生的肌酐,几乎全部随尿排出,一般不受尿量影响。肾功能不全时,肌酐在体内蓄积成为对人体有害的毒素。
肌酐检测值升高主要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当上述疾病造成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由于肾的储备力和代偿力还很强,所以,在早期或轻度损害时,血中肌酐浓度可以表现为正常,当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到正常人的1/3时,血肌酐数值出现明显上升①。
尿素氮(BUN )
尿素氮是人体蛋白质代谢的主要终末产物。在正常情况下,血中尿素氮主要是经肾小球滤过而随尿排出。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血中的尿素氮浓度升高。所以测定血中尿素氮含量可粗略估计肾小球滤过功能。正常成人空腹尿素氮为3.2--7.1mmol/L(9-20mg/d1)。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的50%以下时,血尿素氮的浓度才迅速升高。正常情况下,血尿素氮与肌酐之比值约为10。②如果人体从食物中摄入大量的蛋白质,可引起尿素氮的升高,肾脏排泄能力降低也可引起尿素氮的升高。
血肌酐和尿素氮同时测定更有意义,如果两者同时升高,表示肾功能已受到严重损害。
注:①健身伙伴,你的肌酐值正常吗.搜狐.2016-06-21
②尿酸、尿素氮和肌酐.好大夫在线.2015-04-29
阅读更多
日常生活中导致慢性肾脏病的不良习惯
2017-02-06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不良的习惯可能会导致慢性肾脏病?
1、经常熬夜
熬夜不仅仅带来的是睡眠不足,常常也会令免疫力下降。肾脏得不到好好的休息,造成负荷容易出现慢性肾脏病。
2、经常喝酒喝饮料
大量饮用啤酒会加重肾脏负担,如果已经患了肾脏方面的疾病,又无限制大量饮用啤酒,会使尿酸沉积导致肾小管阻塞,造成肾脏衰竭。经常有人会以饮料代替开水饮用,而汽水、可乐等碳酸饮料或咖啡等饮品中所含的咖啡因,往往会导致血压上升,而血压过高正是损伤肾脏的重要因素之一。
3、吃的过饱
肾脏是人体内重要的负责排泄废物和毒素的器官。很多人的肾脏病都是在不知不觉间“吃”出来的,吃得太多会加重肾脏的负担,长期高负荷的工作,肾脏自然就容易受损。
4、摄入的食物过咸
吃得太咸容易引发高血压。长期的高血压会造成肾脏损害,因此,日常生活中应清淡饮食,不要摄入过多的盐。
5、吃的太甜、太油
吃得太甜、太油不仅会加重肾脏负担,还会引发肥胖。肥胖会导致肾脏的脂肪含量增加、重量增加、体积增大、肾小球肥大。吃的过甜也容易引发糖尿病,而患有糖尿病的人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糖尿病肾病。
6、摄入大量的蛋白质
蛋白质吃得过多,会导致体内的血尿酸浓度升高,引发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浓度升高对肾脏的毒性非常大,很容易造成肾小管和肾间质发生病变,从而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
阅读更多
糖尿病“遇上”肾病 五大分期症状要了解
2017-02-06
提起糖尿病,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一旦扣上糖尿病的帽子意味着病友将终身与降糖药为伴,但如果糖尿病病友半路“遇上”了肾病,变成了糖尿病肾病,这无疑给病友带来了双重打击。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病友肾脏发生病变导致肾脏代谢功能异常的结果。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病友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得不到专业有效的治疗,糖尿病肾病将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因此,发现糖尿病肾病在糖尿病病友身体中潜伏的痕迹,及时将其扼杀在“摇篮”中就变得尤为重要。
然而,糖尿病肾病在临床上的表现变化多端,它的前期基本症状一般很难被发现,而一旦有症状出现,则已到了晚期。因此,为了减少糖尿病肾病发生的概率,医学上将糖尿病肾病划分为5大分期,并希望以此更好地了解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与病友肾功能减退程度,及时对疾病进行有效治疗。那么,糖尿病肾病的5大分期症状分别有哪些呢?
Ⅰ期:肾小球高滤过率期
糖尿病肾病Ⅰ期为临床上的早期阶段,此时病友处于缓慢炎症反应期,身体不会有明显症状出现,故难以通过外部特征进行诊断。处于糖尿病肾病Ⅰ期,病友肾小球滤过率增高,肾脏体积肥厚增大。由于Ⅰ期的糖尿病肾病一般可逆,所以经过治疗,病情一般会得到控制。
Ⅱ期:正常白蛋白尿期
与Ⅰ期相比,糖尿病肾病Ⅱ期病友在临床上同样没有明显征象,但有肾脏损害的情况出现,如肾小球结构改变。此时,病友的肾小球基底膜会增厚,系膜区会发生增生。另外,肾小球滤过率依然增高,并出现间歇性的蛋白尿,有少数病友的血压会偏高。由于糖尿病肾病Ⅱ期具有可逆性,所以糖尿病病友应定期做检查,防患于未然。
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
糖尿病肾病Ⅲ期,病友会出现持续尿微量白蛋白症状,尿常规检查尿蛋白阴性,肾功能正常。后期可以出现血压轻度升高。
Ⅳ期:临床(显性)糖尿病肾病期
进入糖尿病肾病Ⅳ期后,病友的病症会变得明显,如排尿时尿液中会检测到有大量的白蛋白尿,血压持续上升,出现水肿等。其中,水肿一般会出现在病友的脸部、踝部、腹部和胸部等部位。
Ⅴ期:肾功能衰竭期
糖尿病肾病Ⅴ期是病友的肾功能衰竭期,此阶段病友血压会严重升高,肾小球滤过率可下降至10毫升/分钟以下,而且低蛋白血症出现,水肿程度加重。除此之外,病友还会有肠胃不适的情况出现,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口臭等,另外,糖尿病肾病Ⅴ期还会导致病友贫血、出血、失眠、疲倦、视网膜病变,甚至是尿毒症性神经病变和心肌病变。这些严重的并发症,最终会成为糖尿病肾病病友死亡的一大原因。
由上文我们可以看出,糖尿病肾病的病程较长,且早期隐蔽性强,晚期症状严重,容易反复发作,所以,糖尿病病友应充分了解糖尿病肾病的五大分期症状,及时做好预防工作。
文章来自http://shen.39.net/szhk/sbcs/161229/5186177.html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阅读更多
慢性肾脏病如何体育锻炼
2017-02-06
慢性肾脏病对人的健康有着不利的影响,但如果不幸得了慢性肾脏病,肾友在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平时还应该进行积极的调养,如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身体的抵抗能力,减少外界刺激对身体的感染,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使身体代谢物及时排出体外,尽快恢复健康。那么,慢性肾脏病肾友平时该如何进行体育锻炼呢?
运动疗法多种多样,如散步、骑车、游泳、慢跑、太极拳、体操、武术等。肾友要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当的运动,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尤其要注意运动与休息的关系,以免过劳而加重疾病。
慢性肾脏病肾友需要在精神舒畅和情绪安宁的状态下进行锻炼。动则行气活血,疏精通络,强筋壮骨,滑利关节,以壮形体、调脏腑。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中静”,即在运动时要保持精神宁静的状态,要全神贯注。“静中动”,就是要保持呼吸的自然和谐。只有动静结合,意、气、体三者紧密配合,才能练精化气生神,内养脏腑气血,外壮筋骨皮肉。
进行体育保健锻炼时,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各种传统体育运动各有特点,人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如年龄、体质、职业等)、实际需要和兴趣爱好而选择合适的方法,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而选择适宜的项目。在运动量适当的情况下,所选项目不一定局限于某一种,可综合应用或交替穿插进行。
在运动量和技术难度方面应逐渐加大,并要注意适可而止,切不可勉强和操之过急。锻炼应在医生或教练的指导下进行,除做脉搏、呼吸、血压的监测外,也可参照“酸加、痛减、麻停”的原则。如运动后仅觉肌肉酸楚,抬举活动时稍有胀重感,可继续维持原运动量或加大一些。
如局部稍有疼痛,应减轻运动量或更换运动项目。如出现麻木感,应停止运动,并查清原因再做进一步处理。增强体质、治疗疾病,往往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想收效,必须有一个过程,所以要持之以恒。尤其是取得初步成效时,更要予以坚持,这样才能使效果得以巩固和进一步提高。
文章来自http://shen.39.net/szhk/ysyd/161228/5185898.html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阅读更多
如何诊断糖尿病肾病?
2017-01-03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血管并发症之一,往往成为糖尿病病友死亡的主要原因。当糖尿病肾病进入临床期后,病友的肾脏将出现不可逆转的病理改变,肾功能会急剧恶化,最终很快发生肾功能衰竭。因此,临床上及早诊断,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对逆转或阻止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肾功能的减退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