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肾衰竭)

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后期引起的肾功能部分或者全部丧失的一种病理状态。肾衰竭可分为急性肾衰竭及慢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的病情进展快速,通常是因肾脏血流供应不足(如外伤或烧伤)、肾脏因某种因素阻塞造成功能受损或是受到毒物的伤害,引起急性肾衰竭的产生。而慢性肾衰竭主要原因为长期的肾脏病变,随着时间及疾病的进行,肾脏的功能逐渐下降,造成肾衰竭的发生。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日常饮食和保健
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主要有长期蛋白尿、血尿、水肿及高血压。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在预防慢性肾小球肾炎 方面不仅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同时也要注意自我日常饮食和保健。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患者应当做到低蛋白饮食,低盐饮食,忌暴饮暴食。因为吃的蛋白质和盐太多,会加重患者肾脏负担,加速肾功能的恶化。同时饮食应以优质低蛋白饮食为主,每日每公斤体重进食蛋白0.6-0.8g为宜。摄入过量食盐会导致高血压,损害肾脏, 而低盐饮食则有助于水肿和高血压的控制。同时患者还需要控制磷、钾的摄入量。         2、患者应当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这样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3、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原发病,这样可以防止疾病继续损害肾脏。         4、定期检查:最好每半年做一次尿液和血液肌酐和尿素氮检查,同时由于女性患者在怀孕期间肾脏负担会加重,更应该积极监测肾功能。         5、控制血压:要控制血压在130/80mmHg以下,蛋白尿量比较大时更应当严格控制。         6、控制血糖:高血糖会损害肾小球毛细血管,应当尽量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         7、防止药物对肾脏的损害:很多药物会引起肾损害,因此不可乱用药,一定要按照医生医嘱用药。         8、积极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因为感染会加重肾脏的负担,有的感染还会引起肾脏的损害。         9、当患者出现肾功能恶化,不可避免进入尿毒症期时,就要考虑肾脏替代治疗的问题,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符合自己的治疗方法,为肾脏替代治疗做准备。  
阅读更多
高血压肾病治疗方法?
高血压直接造成肾脏损害导致所谓的高血压肾病,轻中度的患者仅有夜尿增多、尿检异常,处于这个时期的患者比较容易治疗。而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医生往往会筛查肾脏情况相关指标,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肾脏病变、尽早治疗。         高血压肾病治疗方法有哪些?对于高血压肾病,主要的治疗方法有:西药控制、合理膳食以及生活保健等。         一、西药控制         用于控制高血压西药主要有六类,分别是①利尿剂;②β-受体阻滞剂;③钙拮抗剂;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⑤血管紧张素受体拮(ARB)⑥α1受体阻滞剂。所有的药物,患者都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使用。         高血压肾病一般首选ACEI和ARB两类药物进行治疗,这两类药物对肾脏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可以降低肾小球内的压力,减轻肾脏的工作量。同时还有抗炎、抗纤维化的作用,减缓肾功能的恶化。ACEI类药物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咳嗽,主要特点是干咳、无痰,停用后咳嗽能逐渐消失。ARB类药物有可能升高血钾的副作用,特别在重度肾功能不全、有高钾血症风险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慎用。长效的钙拮抗剂也有较好的肾保护作用,通常无明显副作用。而利尿剂尤其适用于有水肿和容量负荷过重的患者。         二、饮食调节         高血压肾病患者一定要注意饮食调节。改变膳食结构,合理搭配是防治高血压肾病的基础。         第一,高血压肾病患者饮食应当清淡少盐。因为人体摄入盐过多容易患高血压,而高血压肾病患者本来肾脏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受损,排水排钠功能可能出现了障碍;如果摄入过高导致体内钠的含量过多,不利于病情的问答。因此,对于高血压肾病患者,在控制盐的摄入时,应当定期检查尿液中的钠和氯,以检查钠盐摄入是否达标,以便及时调整。         第二,高血压肾病患者应该控制热量供应以及脂肪摄入。热量摄入的多少应该根据病情决定,一般主要以维持理想体重为标准。同时这类患者往往有脂质代谢紊乱,所以减少脂肪摄入不但有助于控制热量,而且还能改善代谢紊乱。         第三,高血压肾病患者应该多食用含钙丰富的食物,如海带、酸牛奶、虾皮等。高血压肾病患者应该少吃肉汤类,因为肉汤中含氮浸出物增加,能够促进体内尿酸增加,加重肝、肾、心脏的负担。并定期复查,监控电解质指标。         三、生活保健         高血压肾病 患者的病情发展与患者生活保健有着密切关系,因而良好的生活保健可以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保证自己良好的生活与治疗状态。  
阅读更多
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的自我保健
慢性肾小球肾炎主要的表现是蛋白尿、血尿、水肿及高血压。在日常生活中患者不仅要积极配合治疗,同时也要注意自我保健。患者应当进行定期检查、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治感染性疾病、合理安排饮食等。在治疗的同时,注意自我保健也至关重要。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下面几点。         1、积极配合治疗。听从医生指导,防止疾病继续损害肾脏。         2、应当定期检查。最好每半年做一次尿液和血液肌酐和尿素氮检查,女性患者在怀孕期间肾脏负担会加重,更应该增加定期检查的次数。         3、控制血压。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 患者的血压应当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蛋白尿量比较大时,更应当严格控制血压。         4、控制血糖。对于患者而言,高血糖会损害肾小球毛细血管,必须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5、防止药物对肾脏损害。一般而言,很多的药物都会引起肾损害,切记不可乱用药,必须按照医生医嘱用药。         6、合理安排饮食。患者在饮食方面应以优质低蛋白饮食为主,吃过多蛋白质会加重肾脏负担。同时要注意低盐饮食,因为食盐摄入过量会导致高血压,损害肾脏,而低盐饮食则有助于水肿和高血压的控制。         7、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积极的态度可以有利于病情的控制。         8、当患者出现肾功能恶化时,就要适时考虑采取肾脏替代治疗,在医护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阅读更多
高血压和肾病的关系是什么?
高血压和肾病的关系         李女士是某公司白领,去年在一次体检中检查出了高血压。但是李女士认为自己年轻,身体底子好,因此对高血压没有太过重视,也没有按照医生的叮嘱定期检查和服用药物。今年来李女士经常出现烦躁、失眠等症状,经医生检查确诊为高血压、肾功能不全,一旦病情恶化,最终还会演变成终末期肾脏病(尿毒症)。这可把李女士吓坏了,她后悔当初没有好好控制高血压。         专家指出,全国各大城市高血压患病率为18%。我国约有1.6亿高血压患者,其中知晓率仅有30.2%,同时治愈率为24.7%,控制率仅有6.1%。虽然目前由于高血压引发的肾病的统计率在我国还是空白的一页,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临床上90%的肾衰竭 患者都伴有高血压,因此高血压和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高血压控制不好,最终可能会引起肾脏疾病。         高血压不仅是心血管疾病         专家指出,很多高血压患者上医院只会去心血管科检查,然而却忽略了重要的一点,高血压也是引发肾脏疾病的要素之一。高血压会引起肾损害,肾脏病变同样也可引起高血压。人体是一个大的循环系统,而肾脏是由微小血管组成的脏器,是全身血管状况的一个典型“缩影”。而在长期高血压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可能导致肾脏发生改变,引起肾缺血性改变、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受损。绝大数的高血压患者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肾脏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肾小球硬化会加重。但是一些高血压患者只知道一味地吃降压药,没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很容易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这个时候就已经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阅读更多
慢性肾炎需与哪些疾病鉴别?
最重要的鉴别诊断有原发性高血压、晚期肾盂肾炎和系统性疾病引起继发的肾小球肾炎:        (1)慢性肾炎与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肾损害的鉴别:肾炎多发生在青壮年;而高血压继发性肾损害发生较晚。病史对鉴别诊断非常重要。是高血压在先还是尿蛋白在先,对鉴别诊断起主要作用。故在临床上发现高血压患者,应作尿检查,必要时做肾功能检查。高血压继发性肾脏损害者,尿蛋白量常较少,罕见持续性血尿和红细胞管型,肾小管功能损害一般早于肾小球。肾穿刺一般有助于鉴别。         (2)慢性肾炎与慢性肾盂肾炎的鉴别:慢性肾盂肾炎晚期,可有较大量蛋白尿和高血压,有时与慢性肾炎很难鉴别。慢性肾盂肾炎多见于女性患者。详细询问常有尿路感染的病史。多次尿沉渣镜检和尿细菌培养,对有活动性感染的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是必要的。慢性肾盂肾炎患者,肾功能的损害多以肾小管损害为主,可有高氯酸中毒,低磷性肾性骨病,而氮质血症和尿毒症较轻,且进展很慢。静脉肾盂造影和核素检查如发现有二侧肾脏损害不对称的表现,则更有助于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        (3)慢性肾炎与红斑狼疮性肾炎的诊断:狼疮肾炎的临床表现与肾脏组织学改变均与慢性肾炎相似。但红斑狼疮在女性好发,且为一系统性疾病,可伴有发热、皮疹、关节炎等多系统受损表现。血细胞下降,免疫球蛋白增加,可查到狼疮细胞,抗核抗体阳性,血清补体水平下降。肾脏组织学检查可见免疫复合物广泛沉着于肾小球的各部位。免疫荧光学检查常呈“满堂亮”表现。        (4)其他: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痛风肾、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肾淀粉样变等,各有其特点,在诊断慢性肾炎时,均应予以排除。  
阅读更多